2021年1月1日,《廣東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正式施行,這是廣東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化國土空間環境管控,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又一重要舉措。
目前,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已全部發布并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快來看看吧!
廣州
差異化管理,建設低碳試點城市、“無廢城市”
《廣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廣州全市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253個,其中陸域環境管控單元237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16個?;谏鷳B、水、大氣、土壤等要素分區管控要求,結合廣州發展定位、產業發展現狀和規劃、主要環境問題,提出了全市普適的總體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以及253個環境管控單元的具體管控要求,實施差異化管理。
同時,該方案提出全市水環境和大氣質量持續改善,國控、省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穩步提升,建設低碳試點城市、“無廢城市”等具體目標。聚焦加快推進廣州市“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落地,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助力廣州建成美麗中國樣本城市。
深圳
因地制宜打造“綠色繁榮、城美人和”美麗深圳
《深圳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建立了深圳全市(包含深汕特別合作區)“1(陸域)+1(海域)+11(區)+78(街道/鎮)+257”的市、區、街道、單元四級生態環境空間管控體系。全市共劃定220個陸域環境管控單元,37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
圍繞深圳市“雙區驅動”戰略定位、“雙區疊加”黃金發展期和實施綜合改革試點新發展目標,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深圳實際的“三線一單”方案,協調空間、能源、資源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增強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功能,實現深圳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珠海
“1+100”,助力珠海打造生態文明新典范
《珠海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通過對珠??臻g、資源環境承載力等方面的分析,綜合考慮構建“一核一極雙中心多組團”區域發展格局,從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及環境風險防控等四個維度,建立了“1+100”兩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1”為全市生態環境準入共性清單,“100”為41個陸域和59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的管控要求。
該方案將成為珠海規劃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城鎮建設以及重大項目選址的重要依據,為推動珠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對于助力珠海打造生態文明新典范具有重要意義。
汕頭
“1+51”,分區管控助力綠色發展
《汕頭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汕頭全市共劃定陸域環境管控單元51個,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理。其中,14個優先保護單元,25個重點管控單元,12個一般管控單元。
1個全市總體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著力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打造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區;51個環境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結合單元特征、環境問題及目標等,提出具體的準入清單。分區精準管控,助力汕頭市高質量綠色發展。
佛山
“1+3+96+N”,為綠色發展“立規矩”
《佛山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佛山全市共劃定96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43個,重點管控單元42個,一般管控單元11個。從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及環境風險防控等維度,建立“1+3+96+N”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1”為全市總體管控要求,“3”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一般管控單元總體管控要求,“96”為全市96個環境管控單元的差異性準入清單,“N”為對應生態、水、大氣、土壤等生態環境要素及自然資源管控分區的具體管控要求清單。
“三線一單”是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一項硬約束,黨中央國務院多項重大區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政策中將“三線一單”作為重要工具,并納入“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工作任務。制定“三線一單”方案,為佛山綠色發展“立規矩”,佛山各地將嚴格按照“三線一單”要求,規范新老建設項目及園區的環境管控。
韶關
精細化管理,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
《韶關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以“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目標,堅持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覆蓋全域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全市共劃定88個環境綜合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39個,重點管控單元31個,一般管控單元18個。建立“1+88”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1”為全市總體管控要求,“88”為88個環境管控單元的差異性準入清單。針對不同的環境管控單元,制定差異化的環境準入要求,促進精細化管理。
河源
生態環境清單化管理,助力“兩個河源”建設
《河源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提出了2025年主要目標及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河源市全市區域劃分為181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88個,重點管控單元36個,一般管控單元57個。建立“1+181”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推動實現生態環境精細化、差異化管理。
該方案立足“兩個河源”發展戰略、“三大高質量發展平臺”和“一主兩副四組團”城市發展格局,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對“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桿,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梅州
提升治理能力,推動美麗梅州發展
《梅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結合梅州“三軸一帶一核多廊道”的生態格局及“五星爭輝”發展格局,將梅州市劃定61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25個,重點管控單元28個,一般管控單元8個,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全市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305.28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7.13%;一般生態空間面積2780.06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7.52%。建立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統籌推進梅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惠州
80個管控單元,差異化管理打造生態惠州
《惠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惠州全域共劃定為80個管控單元,其中54個陸域管控單元和26個海域管控單元。同時建立“1+3+80”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1”為全市總體管控要求,“3”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一般管控單元的總體要求,“80”為各個環境管控單元的差異化準入清單。
同時,該方案從組織保障、技術保障、動態調整、數據應用以及成果宣貫等方面明確了“三線一單”成果應用的保障措施。該方案具備集成化、空間化、信息化等特點,通過差異化精細化管理,助力打造生態惠州。
汕尾
分區管控,推動建設“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
《汕尾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汕尾全市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96個,其中陸域環境管控單元42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54個。其中,陸域環境管控單元方面,優先保護單元22個,重點管控單元14個,一般管控單元6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方面,優先保護單元37個,重點管控單元7個,一般管控單元10個。
該方案對推動形成與“融灣強帶”發展戰略相適應的生態環境空間管控體系,滿足“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促進汕尾市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東莞
生態優先,實現“灣區都市、品質東莞”
《東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圍繞“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發展目標,緊扣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堅持新發展理念、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銜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建立覆蓋全市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該方案將東莞全市劃分為98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陸域環境管控單元85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13個;建立了“1+98”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1”為全市生態環境準入要求,“98”為85個陸域環境管控單元和13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的管控要求。針對不同的環境管控單元,制定了差異化的環境準入要求,實施分類管控,促進精細化管理。
中山
分區差異化管控,推動中山高質量發展
《中山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中山全市共劃分為56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陸域環境管控單元48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8個,分為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三類。
圍繞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核心目標,以引導產業合理布局、科學發展為宗旨,從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及環境風險防控等四個維度,搭建“1+56”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針對每一個環境管控單元,提出分區管控要求。
江門
“三區并進”,精細化管理建設美麗江門
《江門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強化空間引導和分區施策,推動都市核心區優化發展、大廣海灣區協調發展、生態發展區保護發展,構建與“三區并進”相適應的生態環境空間格局。
《江門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建立“1+3+N”三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1”為全市總體管控要求,“3”為“三區并進”的片區管控要求,“N”為77個陸域環境管控單元和46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的管控要求。環境管控單元劃分為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針對不同的環境管控單元,制定差異化的環境準入要求,促進精細化管理。
陽江
緊扣戰略定位,推出特色生態環境管控體系
《陽江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緊扣陽江市“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的戰略定位,建設具有陽江特色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陽江市共劃定陸域環境管控單元48個和海域環境管控單元57個,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理。同時,緊緊圍繞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核心目標,按照“一主兩副、一帶兩軸三區”市域發展格局,制定環境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現總體管控和差異化管控。
湛江
“1+89+124”,加快建設美麗湛江
《湛江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搭建“1+89+124”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包括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推動實現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
其中,“1”為全市總體管控要求,“89+124”分別將全市空間劃分為89個陸域管控單元、124個海域管控單元。通過推進生態環境監管規范化,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加快建設美麗湛江。
茂名
海陸分區管控,實現“山海并茂,好心聞名”
《茂名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茂名全市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78個,其中陸域環境管控單元共劃定47個,包含優先保護單元19個,重點管控單元16個,一般管控單元12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共劃定31個,包含優先保護單元19個,重點管控單元4個,以及一般管控單元8個。
茂名市共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1699.70km²,一般生態空間面積為1361.74km²。全市海域生態保護紅線1109.93km²,在海洋功能區劃內的紅線面積為892.94km²。該方案印發實施后對茂名積極融入“雙區”,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建設“山海并茂,好心聞名”的現代化美麗濱海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肇慶
“分區施策,分類準入”,建設高水平美麗肇慶
《肇慶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劃定環境管控單元,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并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形成以環境管控單元為基礎的空間管控體系,對產業布局實行“分區施策,分類準入”,提高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能力。
該方案將各類要素的環境污染防治,與改善要求落在空間上對全市國土空間范圍進行單元劃定,全市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99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32個,重點管控單元33個,一般管控單元34個。同時建立了“1+N”兩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1”為全市總體管控要求,“N”為99個陸域環境管控單元的管控要求。
清遠
南部優先發展,北部保護發展
《清遠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聚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立足“一區”發展定位,結合打造融灣崛起排頭兵、城鄉融合示范市、生態發展新標桿,根據清遠市南部地區優先發展、北部地區保護發展的總體原則,制定區域空間差異化準入清單。
聚焦中心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促進“兩高”行業轉型升級,助力發展民族特色產業,清遠市共劃定200個環境管控單元,從區域布局、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環境風險防控四個維度提出管控要求,對國省控斷面、臭氧污染、碳達峰和土壤環境提出2025年目標要求及2035年遠景目標。
潮州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嚴控產業生態環境準入
《潮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潮州全市共劃定48個陸域生態環境管控單元,23個海域環境管控單元。其中,陸域優先保護單元19個,重點管控單元18個。海域優先保護單元16個,重點管控單元3個。
該方案強調要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加強對鳳凰山、嶂宏山等連綿山體的保護。按照“一江兩城一海灣”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推動城市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協同匹配。
揭陽
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
《揭陽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緊扣“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發展定位,堅持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覆蓋揭陽市全域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揭陽全市共劃定陸域環境管控單元54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18個,重點管控單元24個,一般管控單元12個。全市共劃定海域環境管控單元19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8個,重點管控單元6個,一般管控單元5個。從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明確準入要求,建立“1+73”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
云浮
著眼發展總基調,建設美麗云浮
《云浮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著眼于云浮市立足“一區”、融入“一核”、協同“一帶”的發展總基調,將全市共劃分為44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25個,重點管控單元14個(含6個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一般管控單元5個;建立“1+44”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1”為全市總體管控要求,“44”為44個環境管控單元的差異化管控要求。
該方案要求云浮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將“三線一單”作為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有力抓手、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切實抓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和監管,著力構建“三線一單”、區域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排污許可相互銜接的固定污染源全鏈條環境管理體系,不斷提升環境監管效能。
來源:廣東環保產業
Powered by MetInfo www.mituo.cn